至国内外医疗仪器行业发展大对比
(图片源于百度)
【中国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国内医疗仪器行业的发展不如国外是现下既定的事实,那到底这其中的差距有多大呢?9月12日,DeviceChina2015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在苏州如期举行。来自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姜峰为预会者做了 提升民族医疗器械产业的几点思考 的主题演讲。谈起民族医疗器械,行业内人士略有1些 恨铁不成钢 的遗憾,虽然国家的政策愈来愈偏向于医疗器械国产化,但是作为消费者而言,总希望市场能提供 好的医治技术、便宜亲民的价格 。
制药产业和医疗器械,前者是以 化学和生物 为基础的医疗健康产业;后者是以 物理学中的力学、电磁学 为核心的人体器械学工程。
作为国民医疗卫生2个不可或缺的部份,在制药产业和医疗器械产业的产值各自若何?国内与国际在药械领域的研发投入如何?医疗器械模式能否复制药品模式?
在化的经济浪潮下,是不是应当重新定义 国产化 ?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之间应当如何相处,去更好地实现国内企业的国际化和国际企业的本土化,在到达合作共赢的同时让百姓的健康也获益大?
鉴于上述行业内的1系列困惑,姜会长展现了2014年底工信部统计范围以上样本企业的数据,医疗仪器装备及器械制造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总计3798.39亿元;他所在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推算医疗器械全行业产值将超过5000亿元。
根据CFDA统计的数据,截止铝塑复合压力管2014年底,中国民族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6169家;其中1类3966家,2类9355家,3类2848家;实行许可证管理的(2类、3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89833家。
中国医疗器械产值不到制药工业产值的1/3,远低于发达国家1:1的水平
姜会长在演讲的报告中展现,医疗器械产值占医药行业总产值42,其中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与制药工业产值比例达1:1;相比之下,我国医疗器械与制药工业产值比仅为1:3~4,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且中国的医疗器械产品约占市场份额的7~8,本土企在放电瞬间灯泡会闪光业产品仅占国内市场的30,国内的医械市场依然显现外资产品垄断现象。
国内国外器械发展大比拼,医疗器械产业落后的4大缘由
姜会长表示,产品创新不足、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创新体系和配套政策欠缺是致使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主要缘由。
值得1提的是,我国在具有产业战略高度的延续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落差巨大,具体体现为 创新能力低、中低端产品多、仿造及改进产品多、原创产品几近没有
我国的整体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比为1⑵(医疗器械为3),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15⑴8(医疗器械为15以上);
创新能力根据万能材料实验机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建设在我国不能由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界独自完成,相比之下,世界各医疗产业强国对创新实行大量政府干预(在发达国家,是由小企业做原创,大企业做改进并产业化);
我国企业独自从创新到产业化的全部进程,成功率低、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转化率不足10,转化医学为概念阶段、缺少创新中介服务,社会资本与产业也难以高效对接;
我国政府对创新产品的支持政策不够,主要体现在研发经费管理及税收问题、专利保护、注册绿色通道、定价及招标采购等方面。
提升民族医疗器械产业的核心是打造可延续发展的创新能力
首先创新是要素;药灵敏度是衡量物理仪器的1个标志品模式不能替换器械模式;技术创新重于范围指标,必须通过创新型的新技术下降医疗费用。
其次,我国的企业必须具有国际视角,即产业方面需要重视制造龙头;政策方面各部委综合调和,清晰分工,做好政策、布局、产业链、人材、产品的顶层设计。
第3,必须重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建立国际产业主导地位,有助于民族品牌和产业群建设,引导企业和人材聚集,成绩中国创造。
后,需要大力营建支持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即提供科研经费支持、风投对接;对企业研发人员实行个税税收优惠,助力进行上市、产权交易与抵押评估;监管、注册及采购政策倾斜。
在化的经济浪潮下,是不是应当重新审视 国产化 ?
邓小平曾说过,不管白猫黑猫,能逮到老鼠就是好猫。而如今,对医疗器械产业与技术的发展,我们好以1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在保护民族展业发展的同时更应当认识到,为用户/患者提供优良、价廉的产品才是关键,尊重医生和患者的选择。
姜会长认为,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是相互依存有序竞争的关系,外资企业和产品是学校,可以培养国产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他建议慎用行政手段,切勿将 国产 与 外资 产品1刀切。